迢递三巴路,羇危万里身。
乱山残雪夜,孤独异乡人。
渐与骨肉远,转于僮仆亲。
那堪正飘泊,明日岁华新。
【译诗】三巴的道路悠远绵长,我行走在万里险途上。
黑夜中,乱山重重残雪冷。
烛光闪,照我孤独的异乡人。
骨肉至亲渐渐疏远,反与僮仆亲密无间。
怎能忍受这漂泊的生涯,明日又迎来一个新的年华。
【赏析】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、除夕怀乡之作。
诗人身在异乡,深感羁旅艰危。
三、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,渲染诗人落寞情怀。
五、六两句写远离亲人,连僮仆也感到亲切,更表达出思乡之切。
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,飘泊之感更烈,自然真切。
全诗用语朴实,抒情细腻。
离愁乡思,发泄无余。
其中“渐与骨肉远,转于僮仆亲”
一句,从王维《宿郑州》“他乡绝俦侣,孤案亲僮仆”
化出。
本诗作为“万里身”
、“异乡人”
的深绘,更加悲恻感人。
《除夜有感》:“迢递三巴路,羁危万里身。
乱山残雪夜,孤烛异乡春。
渐与骨肉远,转于僮仆亲。
那堪正漂泊,明日岁华新?”
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,此所谓真诗,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。
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。
戴之“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
寥落悲前事,支离笑此身,”
已自惨然,此尤觉刻肌砭骨。
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,有若口谈,真得张水部之深者。
如“并闻寒雨多因夜,不得乡书又到秋”
、“正逢摇落仍须别,不待登临已合悲”
,皆本色语佳者。
至《春夕》一篇,又不待言。
(清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又编)